close

寶寶照護知識大彙集(1)

 

如何照顧剛打預防針的寶寶&預防針介紹

 

1.疫苗的成份

預防注射所用的疫苗主要有三種成份:「免疫抗原」、「溶液」以及「佐劑」。

「免疫抗原」有些只含單種且純粹的多醣蛋白質或類毒素(如白喉、破傷風疫苗),有些卻含複雜的整株活病毒(如麻疹、德國麻疹、腮腺炎、口服小兒麻痺疫苗﹞或死菌(如百日咳疫苗)。搭配疫苗的溶液可為單純的蒸餾水、食鹽水,也可以是含比較複雜成份的組織培養液,其中可能含有一些蛋白質、雞蛋白抗原或其他種類的動物織(如日本腦炎疫苗)等,另外還有少量的防腐劑、抗生素、安定劑常被加入其中,以防止疫苗受到污染以及安定抗原之用。

「佐劑」是用來加強及延長疫苗的抗原性以及免疫效益的(如三合一疫苗)。

注射疫苗以後的不良反應可能和這三樣成份都有關係。

 

打預防針的不良反應可分為全身性及局部性兩類:

 

2.全身性反應: 

  I.發燒:

幾乎所有的疫苗都可引起發燒的反應。其中以三合一疫苗最為常見,約有一半以上的幼兒會有發燒的現象,多半是在一天以內發生,且很少持續二天以上的。

麻疹疫苗的發燒則要在接種後五至十天才發生。

 II.尖叫、嗜睡、躁動不安:

這些神經性反應也是以三合一疫苗最常見,尤其是其中百日咳疫苗成份最容易引發。

打完預防針的孩子,容易有躁動不安、哭鬧的反應。

 

III.痙攣:

這是一種很厲害的神經反應,可能因發高燒而起,也可能因疫苗中的成份如百日咳疫苗造成的。

 

IV.腦膜腦炎:

可能是減毒疫苗中的活病毒入侵中樞神經。如口服的小兒麻痺疫苗、麻疹疫苗等。

 

 V.休克:

因對疫苗的成份過敏而引發的致命性反應,如對雞蛋白嚴重過敏者,使用了含有雞胚胎成份的麻疹疫苗。

 

VI.全身性皮疹:

如麻疹疫苗在接種後十天可能有些許皮疹,B型肝炎也曾發現有皮疹出現。

 

3.局部反應:

打預防針的部位發生紅腫熱痛等發炎性反應,尤其以三合一疫苗最為常見,嚴重的情形話會有蜂窩組織炎,骨髓炎的併發症,有些小朋友在接種的深部有結節硬塊發生,多半不會很大且會逐漸吸收,少數因腫塊太大,才要以外科切開,引流出裡面的膿瘍。

 

B型肝炎疫苗可能會造成局部酸疼,這是暫時性的,並無大礙。

卡介苗接種之處在十至十四天左右會有紅色丘疹,至四至六週化膿潰瘍,經二至三個月癒合結疤,有些人的腋下淋巴也會腫大。

 

如何去處理這些反應,茲提供一些方法供家長們參考:

 

  I.卡介苗:

注射部位可以照常沐浴,如果有膿泡或潰爛時,不必擦藥或包紮,但是注意不要弄破,如果不小心弄破了,只須擦乾並且保持乾燥。腋下淋巴結腫大如果直徑超過一公分,應至醫院檢查。

 

 II.B型肝炎:

輕微發燒通常照一般發燒處理即可。

 

III.三合一疫苗:

這是反應最激烈而且頻率最高的疫苗,幼兒接種後,可以輕揉二下,如果有些許紅腫可先用熱毛巾熱敷,多喝開水,如果發燒且溫超過38.5度以上,可先服用醫師開予之小兒普拿疼,但如果發燒超過39.5度以上則要送醫。

 

IV.口服小兒麻痺疫苗:

服用小兒麻痺疫苗,前後半小時內不要進,食以增加疫苗在體內繁殖效果,如果有神經方面的症狀,如四肢麻痺無力、痙攣等應速送醫。

 

 V.麻疹、腮腺炎、德國麻疹混合疫苗:

注射後應多喝開水,少出入公共場所,避免感冒,如果在注射後一、二天就有發燒,應立刻就醫診治。

 

VI.日本腦炎:

多喝開水,避免感冒即可。另外如果小寶寶出現神智不清、四肢麻痺、哭鬧不安、痙攣、休克時,應即速送醫治療。

 

【補充】

舊型三合一:白喉百日咳破傷風疫苗+口服沙賓小兒麻痺疫苗 (副作用強容易發燒-->寶寶嚴重哭鬧)

新型三合一:白喉百日咳破傷風"減毒"疫苗+口服沙賓小兒麻痺疫苗

四合一:內含白喉百日咳破傷風"減毒"疫苗+嗜血桿菌疫苗~共四種!並會口服沙賓小兒麻痺疫苗

五合一:同四合一,然後將口服的沙賓疫苗也加入針劑內一併施打!因此選擇此種就沒有同時服用口服疫苗

六合一:同五合一,並再加入"半劑"B型肝炎疫苗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(img:483771164969377)http://preventaom.mababy.com/knowledge_07.html

目前,已發現人類的輪狀病毒,至少有 14 種 G 血清型和 20 種 P 血清型,

而最常感染的主要是G1、G2、G3、G4 。

口服二次的【單價輪狀病毒疫苗】

因只含1種血清型病毒(G1),

口服2次,即可產生足夠的抗體。

但需口服三次的【五價輪狀病毒疫苗】

含有G1、G2、G3、G4、P1〔8〕等五種血清型病毒,

因為要產生多種抗體,

就得口服到3次,

才能讓5種抗體都夠高。

 

目前台灣有兩種輪狀病毒的疫苗上市,

  • 一種是GSK的兩劑式費用約五千元,

建議在2、4個月大時服用【寶寶滿6週就可以吃】

每劑需間隔1個月最晚24週要吃

  • MSD的三劑式約六千元,

2、4與6個月大時服用,

最晚32週要吃完第3劑

都是口服式的活性減毒疫苗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新的【七價疫苗】不但對於小於2歲之孩童有效,

還可以降低孩童鼻咽部之帶原率,

減少侵襲性感染並預防中耳炎之發生;

對於小兒疫苗的發展而言,真是一項重要的里程碑。

七價疫苗可以適用於兩個月大以上的嬰幼兒:

六個月大以下的小孩需要打四劑,

七個月到一歲大共需三劑,

一歲到兩歲的幼兒需要兩劑,

兩歲以上的孩子只要一劑即可,

每劑約新台幣3000元左右。

 

【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】和七價一樣,

屬於「接合型疫苗」,抗體效價較高,

效果持續也比較久。

13價疫苗比七價疫苗多保護了6個新的血清型

可以預防1, 3, 4, 5, 6A, 6B, 7F, 9V, 14, 18C, 19A, 19F, 

和23F這13種血清型的肺炎鏈球菌感染。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【A型肝炎】

A肝是糞口傳染,通常都是因為飲食或不潔的手拿食物吃而感染,雖然現在少但感染很有可能會造成猛爆性肝炎,所以一般都在入學前施打完畢A型肝炎疫苗隔六至十二個月注射兩劑,效果好,副作用輕微。

目前疫苗的接種方式是肌肉注射兩劑,兩劑間隔六個月至一年。

劑量以年齡分為兩種,

  1. 18歲以下使用孩童劑量,
  2. 18歲以上則使用成人劑量。

接種疫苗後發生局部紅腫酸痛副作用的比率約在4-7% 之間,且1~2天後即恢復。

全身性的副作用非常輕微,通常不會超過24小時,包括頭痛、嘔吐、發燒、倦怠、噁心、食慾不振等,發生率在0.8-12.8% 之間,且會自動恢復。

目前國內有2家廠商取得A型肝炎疫苗上市許可,一家適用年齡為1歲以上(葛蘭素史克GSK),且核准用於慢性肝病患者及帶原者,另一家僅可使用於2歲以上(默沙東MSD)9。

A型肝炎疫苗可和其他疫苗同時不同部位施打,包括麻疹、腮腺炎及德國麻疹混合疫苗(MMR)、水痘疫苗、白喉、破傷風、百日咳混合疫苗、日本腦炎疫苗及流感疫苗,但不可和其他疫苗混合一起使用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{{輪狀病毒感染}}

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 林秀真 

 

全世界都可見的「輪狀病毒」顧名思義是一種在電子顯微鏡下看起來像一個個輪子的病毒,他們可以分為7種血清型別,由A型到G型。造成嬰幼兒腸胃症狀最多的是A型,少數是B型或C型造成的。

 

流行率遍佈全世界,但主要發生在社會經濟地位較低或人口較擁擠的區域。在歐美等已開發國家中,輪狀病毒是造成二歲以下兒童,因急性腸炎而需住院的最主要病原體;而在未開發的落後國家中,它常造成嬰幼兒因嚴重水瀉、脫水而死亡。輪狀病毒腸胃炎在歐美、加拿大等溫帶國家,最常在秋冬兩季發生,但在如台灣般的熱帶國家則感染季節不明顯。

 

水瀉是最主要的症狀在嬰幼兒中最常見的傳染方式是糞—口傳染。何謂糞—口傳染?就是病毒由幼兒的嘴巴吃進去,在腸胃道繁殖後,會由糞便中排出大量的病毒,又因為嬰幼兒的個人衛生習慣不好,會把糞便中的病毒,藉由手的觸摸沾染在玩具或桌椅表面上,另一個健康的幼兒手沾到病毒後又放入嘴巴中,就會造成輪狀病毒腸胃炎。至於生病幼兒的傳染期有多長呢?輪狀病毒從病兒的糞便中排出會有十天之久,所以如果家裡有另外一位健康兒童,在這十天內都要小心被感染。另外輪狀病毒也可能經由咳嗽等空氣傳染,但機率較低。

 

輪狀病毒腸胃炎好發於三歲以下的的嬰幼兒,而潛伏期約有一至三天,也就是說從嘴巴吃到病毒後,一至三天後開始出現症狀。先有一至二天的持續嘔吐和輕微的發燒,接著嘔吐現象稍緩解後,出現逐漸嚴重的水瀉狀況,一天可拉5次到10次左右的水樣大便,嚴重時可能嬰幼兒只要一哭,就會從肛門噴出一些大便,大便中應該沒有血絲或粘稠狀白色黏液,而且大便應該會有很重的酸臭味。這種水瀉腸胃炎會持續約五至七天後逐漸恢復。

 

止吐、止瀉、補充電解質受輪狀病毒感染後,通常不會有嚴重的併發症或後遺症,但要小心的是,輪狀病毒最常侵犯三歲以下的嬰幼兒,這種年紀的小孩可能會因為腸胃炎,引發的脫水或電解質不平衡而導致昏迷、抽慉甚至死亡。所以在照顧這種病嬰時要特別注意電解質水的補充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如何照顧腹瀉的兒童

 

飲食

 

依病情輕重來限制飲食,瀉的越厲害,越要嚴格限制飲食。若是輕微的腹瀉,只需以清淡易消化的飲食為主。不要吃油炸的食品,乳製品(牛奶、優酪乳)暫時不要喝。水果方面,蘋果是不錯的選擇。

 

嬰幼兒可以先調整牛奶的沖泡方式,稍加稀釋,奶粉量減成1/2或2/3。嚴重時則可熬稀飯、稀飯糊。更厲害時就要禁食讓腸胃休息,此時可能需要注射點滴來幫忙

 

補充水分

 

腹瀉會大量流失體內水分和電解質,加上無法正常飲食,嚴重時會脫水、低血鈉、低血鉀。水分的補充相當重要,但要以哪一種水分較適合呢?白開水?運動飲料?

 

最好的是「小兒口服電解質液」,這是為小朋友量身訂做的,其成分最適合腹瀉中的孩童需求。

 

大量飲用白開水可能會引起「水中毒」,而運動飲料的糖分、滲透壓有時反而會讓腹瀉更嚴重

 

奶粉的考量

 

除了泡稀一點,很多家長會考慮換「無乳糖配方奶粉」,這類的奶粉適合腸炎或「乳糖不耐症」的孩童。

 

皮膚的照顧

 

保持皮膚的清爽,勤換尿片,避免產生「尿布疹」。最好用清水清洗乾淨,清洗完可以擦一些凡士林、嬰兒油減少摩擦

 

觀察病情,就醫診治

 

重點不在要求強的止瀉劑,而是區分根本疾病,對症下藥,使用太強的止瀉劑反而有腹脹的危險

 

保健之道

 

注意衛生習慣,勤洗手,預防「病從口入」,減少接觸病源。

 

在台灣,蛋殼上常有沙門氏菌存在,所以雞蛋最好洗乾淨之後再放入冰箱保存。輪狀病毒感然則常在幼稚園、托兒所大流行,要提高警覺。開水最好煮沸過,使用「開飲機」常有清潔及沸點是否足夠的問題,要多注意平時盡量吃熟食。

 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 

嬰兒發燒的處理(中山醫學院)

 

輕度發燒:37.5℃~38℃

 

處理:

1.先將寶寶部分衣物或小被子移除

 

2.將房間通風,降低室內溫度

 

3.可將窗戶打開或打開電風扇,但要避免陣風或直接吹向寶寶

 

4.衣服若有潮濕則立即更換  

 

5.處理後30分鐘再予測量體溫

 

中度發燒:38℃~38.5℃

 

處理:

1.先將寶寶部分衣物或小被子移除

 

2.將房間通風,降低室內溫度

 

3.可將窗戶打開或打開電風扇,但要避免陣風或直接吹向寶寶

 

4.衣服若有潮濕則立即更換

 

5.給予溫水拭浴,拭浴完後應適當保暖

 

6.適當補充水分,以補充葡萄糖水為佳

 

7.觀察寶寶是否有脫水情形,例如囪門凹陷或尿量變少變深

 

8.避免寶寶哭鬧,以減少體熱的產生

 

9.可使用水枕  

 

10.處理後30分鐘再予測量體溫.

 

重度發燒:38.5℃以上

 

處理:

1.先將寶寶部分衣物或小被子移除

 

2.將房間通風,降低室內溫度

 

3.可將窗戶打開或打開電風扇,但要避免陣風或直接吹向寶寶

 

4.衣服若有潮濕則立即更換

 

5.給予溫水拭浴,拭浴完後應適當保暖

 

6.適當補充水分,以補充葡萄糖水為佳

 

7.觀察寶寶是否有脫水情形,例如囪門凹陷或尿量變少變深

 

8.避免寶寶哭鬧,以減少體熱的產生

 

9.可使用水枕

 

10.可給予醫師開立之退燒藥

 

11.處理後30分鐘再予測量體溫

 

以上方法持續無法降溫,或有抽慉眼睛上吊或出生三個月內的嬰兒體溫39.5℃以上時,應迅速就醫

  •  

    (100.6.24補充"小腿退燒法)

    毛巾裹腿 小兒退燒真管用

    妙方 與感冒和平共處 毛巾裹腿 小兒退燒真管用◎吳翠萍(北投讀者)

    女兒日前從幼稚園染上流行性感冒,打噴嚏、流鼻水、咳嗽與發燒接踵而至,急壞了來我家作客的母親,她慣性地依大多數台灣人的做法,碎碎唸地催促我帶小孩去看醫生、拿了一堆藥,最好再自費「吊大筒」點滴,彷彿這樣感冒才能好得快一點。

    這種急欲「處死」感冒的態度,讓我疲於照顧生病的大女兒,以及才一歲的小女兒,還得因時制宜,開導母親正確的與感冒共處新觀念。由於外子工作的關係,我們曾旅居過德國與英國,讓我領教到歐洲人與感冒的和平共處態度,以及一些居家照料感冒兒童的偏方。

    記得兩年前在英國布里斯托,一歲的女兒染上傷風感冒,急忙抱到醫生診所去,只見醫生仔細檢查耳、鼻、喉與胸腔之後,就叫我回去多給小孩開水以及休息,我不解地詢問他為何不開藥?只見醫生比我更疑惑地解釋著:「只要兩天後再來檢查,若沒有併發症產生,讓身體自己去應付,反而能提高免疫力。」果然,七天後女兒不藥而癒。

    之後來到德國,小兒科醫師也主動免費為父母開設一堂「就醫前的居家護理」的課程,教導父母親一些處理感冒小症狀的方法,如此可免去孩童在送醫途中因勞累不適而加重病情,以及候診過程中再度交叉感染;更重要的,是可以節省龐大的醫療資源。

    課程中,我們還拿到一份各類病症的藥草茶索引,以及各項病情的處理方式與就診時機,其中最有趣的一項就是「綁腿退燒法」,將兩條毛巾以接近身體溫度的溫水浸濕,之後稍微擰乾、攤開,再將毛巾逐一纏繞在孩童的小腿上,待二十分鐘後解開,接著以乾毛巾擦乾。我試過好幾次,果真有效,連我的台灣老媽都覺得:德國人真厲害!

    我曾經請教德國婆婆,原來這是每個德國媽媽都會的發燒護理法,其中,溫毛巾以舒適溫度不驚擾孩子為原則,藉由毛巾的冷卻過程,緩緩帶走身體的高溫,因為簡單易行,所以最為普遍。

    親愛的婆婆媽媽們,在給孩子退燒藥前,何妨試一下「綁腿退燒法」這簡單又不傷身的德國自療法?

    ◎陳南君

    許多民族都有自然簡易的自療方法;具有中西醫師雙資格的中醫師陳勇利指出,中醫的精神與歐洲療法頗有神似之處,包括藥療法和多種物理性的自然療法,毛巾裹腿退燒法也是其一。

    他指出,「裹腿退燒法」是一種相當實用的物理治療,但使用「綁腿退燒法」必須注意幾個重點:

    ˙毛巾要微濕,水分才能充分接觸到皮膚。

    ˙不可綁的太緊、以免造成下肢循環不佳,也不可綁的鬆垮垮的、以免水分接觸不良。

    ˙水溫要與體溫類似,以免「驚動」小朋友。

    ˙定期更換毛巾、以求熱交換效率高。

    ˙如果小兒熱度過高、過快,則可以將毛巾兩條、直放在背部脊椎兩側,以求效率增加。

    「裹腿退燒法」的關鍵是利用每一分子水蒸發需要539大卡的巨大熱量,將體溫帶走,達到退燒的效果,經醫師診治及指導下,不失為簡易的退燒方法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ina L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